“211工程”_欧宝体育在线官网入口地址
欧宝体育在线官网
欧宝体育官网地址
欧宝体育官网入口
欧宝体育在线官网
欧宝体育官网地址
欧宝体育官网入口

行业动态

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211工程”

浏览次数: 1|发布时间: 2024-12-24 18:43:39|来源: 欧宝体育在线官网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迫切地需要同时也必然促进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这中间还包括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是否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一流大学,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必然要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和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人才,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也只有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才能变成全球一流的大学。

  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高等教育的大国,但还不是高等教育的强国。要想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由大变强,缩小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差距,只能走“重点建设、带动整体发展”之路。也就是说,在国家统筹规划下,选择一些基础较好及对行业和区域发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通过重点建设,在教育质量、人才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管理上的水准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使它们率先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成为科教兴国的主力军,同时,带动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很看重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重点建设。自1954年-1960年,中央共确定44所全国重点大学。截至1981年,中央和国务院共确定96所全国重点高校。1984年4月,国务院确定10所高校列入国家重点项目,国家“七五”期间投入专项资金5亿元。1984-1985年,原国家计委、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将5所国防院校列入重点大学。1985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为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要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要根据同行评议、择优扶植的原则,有计划地建设一批重点学科”。

  1991年4月,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大学。加强一批重点学科点的建设,使其在科学技术水平上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同类学科的水平。”

  199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指出:“要集中中央和地方等各方面的力量办好100所左右重点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

  为加快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党中央、国务院依照国家经济建设、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实施了“211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211工程”是我国政府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211工程”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财政部发布《“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211工程”真正开始启动建设。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计委、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十五”期间加强“211工程”项目建设的若干意见》。“211工程”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从2002年起实施。

  “211工程”总体建设目标是:通过重点建设,使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以及一批重点学科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上的水准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有较大提高,在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明显进展,成为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国家或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其中,一部分重点高等学校和一部分重点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学校和学科的领先水平,大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人才教育培训、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成绩,适应地区和行业发展,总体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211工程”的建设内容最重要的包含重点学科、公共服务体系和学校整体条件建设三部分。其中重点学科建设是“211工程”建设的核心。重点学科建设,要加大学科结构调整力度,支持发展新兴和交叉学科,力争使其中部分学科接近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成布局和结构是合理的的高等教育重点学科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高等教育信息化步伐,增强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络、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保障体系及图书数字化资源的服务能力,构建高等学校仪器设施等资源共享体系,使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环境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建立起辐射中国高等学校的整体信息服务平台。学校整体建设,要围绕对重点学科和公共服务体系安排建设,推进和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发挥“211工程”学校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

  “九五”期间,“211工程”在99所高校中实施建设,主要安排了602个重点学科和两个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九五”建设资金为186.3亿元,其中中央安排专项资金27.55亿元、部门和地方配套103.2亿元、学校自筹55.6亿元。用于重点学科建设64.7亿元、学校和全国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6.1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等85.5亿元。

  “十五”期间,“211工程”在107所大学中实施建设,主要安排了821个重点学科和三个全国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并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十五”建设资金为187.5亿元,其中中央安排专项资金60亿元,部门和地方配套59.7亿元,学校自筹67.8亿元。用于重点学科建设97.9亿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37.1亿元、师资队伍建设22.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等30.4亿元。

  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高等教育“211工程”建设工作汇报。会议指出,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211工程”实施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211工程”学校人才教育培训质量逐步的提升,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得到提升,一些学科接近国际领先水平,产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成果,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明显地增强。会议同意进行“211工程”三期建设,要求认真总结经验,明确目标,统筹兼顾,加快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一要继续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使更多的重点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二要突出创新人才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水平,着力提高人才教育培训质量,努力造就一批学术领军人物。三要加强高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共享。四要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创造有利于发挥人才创造性、多出重大成果的条件。五要认真做好建设规划,加强项目论证和评审,强化稽查和审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正在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211工程”三期已经部署实施。

  “211工程”的实施,为我国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十年来,通过这一些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成效显著。

  1、学校整体实力得到较大提高。经过十年建设,我国高水平大学的人才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了5倍,科研经费增长了7倍,SCI论文发表数增长了近7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增加了近5倍,仪器设施总值增长了4倍。一批高水平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成功探索了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国情出发,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之路。

  2、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少数学科接近国际领先水平。紧扣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领域,在国家统筹规划下,创新学科建设模式,重点建设了一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使高水平大学的学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一批重点学科实力显著地增强,成为解决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按国际可比指标SCI论文发表数统计,有40多个学科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其中2005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排在世界大学第2位,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列世界大学第14位;北京大学化学学科SCI论文发表数及论文被引用次数也进入了世界前列。

  3、提升了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高水平大学随着学科水平的显著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也显著地增强,产生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211工程”学校为例,“211工程”学校承担了全国1/2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973”项目,1/3的“863”项目。十年来,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一、二等奖的数量占全国的1/3。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了一大批有重要价值的决策咨询报告。并积极主动地以各种方式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家安全,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4、带动了高等教育水平的总体提高。高水平大学在不断的提高其办学水平的同时,对其他高等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辐射作用,从而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的提高。在“211工程”建设中,立足国情,从实现资源共享,带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思路出发,通过十年建设,从无到有,初步构建了中国独有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及时了解世界学术信息,共享学术资源,促进高等教育提高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支撑。同时也推动了高等学校转变资源建设观念。

  5、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随着学科水平的逐步的提升,慢慢的变多发达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与我国高水平大学建立联合科研机构,加强学术和技术合作,提升合作交流的深度和层次。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目前,已有英国、法国、德国等27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历和学位的政府间协议。

  我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1700多所,“211工程”学校仅占其中的6%,却承担了全国4/5的博士生、2/3的硕士生和1/2的留学生的培养任务,拥有85%的国家重点学科和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有70%科研经费。可以说,这些学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一篇:數智技術賦能南水北調工程
下一篇: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